符號的力量
- R.K.EUCA
- 2021年9月5日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這陣子在思考符號的意義時,想到了大一文字學時,老師提到的能指(Signifier)與所指(Signified),於是又重讀了一些關於索緒爾的理論,發現其實可以用來解釋一些事情。
在索緒爾的理論中,信號(signal)、指引(index)、圖示(icon)、象徵(symbol)等都是符號(sign)的替用詞。這些詞具有的共同要素是,他們都指稱兩個關係項之間的一種關係。這些詞彙之間並沒有競爭性,因此符號可以說是一個有聲影像(sound image)和一個概念(的concept)結合。索緒爾則以「能指」(signifier)和「所指」(signified)來指稱。也因此,能指代表了可發出聲音/有形象的字符,而所指則是在我們心裡形象中產生的概念。(此段文字擷取自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)
舉例來說,「狗」這個讀音和字符,就是能指,而「狗」在我們的心中所產生的形象就是所指,也就是「會吠叫」、「會搖尾巴的動物」、「哈士奇」、「流浪狗」、「愛咬鞋子的動物」、「狗眼看人低」,這些都是「狗」這個詞會讓我們聯想得到的概念。
那麼,會不會有人在說「狗」的時候,我們想到「貓」呢?是有這個可能的,因為它是存在任意性原則,也就是我們可以任意以其他東西來代替「狗」這個詞在我們心中產生的概念。
但索緒爾提出了另一個觀點,「能指和所指的最初結合乃是任意的、約定俗成的,但一旦能指和所指的結合關係被確定下來後,能指和所指的關係就會固定下來,不會輕易改變,或者說能指和所指的結合關係具有一定的穩定性。」
那麼,他的學說到底和女巫世界有什麼關聯性呢?
首先,我們假設,要讓一個東西(字符/物品/儀式/魔法)在我們心目中留下印象,它才能與我們的內在產生共鳴性,而共鳴性其實就是催生魔法產生的最大誘發點,換言之,它需要是我們聽得懂的語言,它才可以在我們的心中誕生一個信念,它才能夠促使魔法的誕生。
舉例來說,如果我今天和你說了許願時候要唸出希伯來文的祈禱詞,如果你是一個學過希伯來文的人,那麼你必定能夠明白希伯來文祈禱詞的含義,因此這個許願在你心中會留下印象,而你也會知道它很有會實現。但是,問題來了,如果今天你完全沒有接觸過希伯來文,那麼這段優美的祈禱文在你心中不會產生任何共鳴性,你會覺得它很拗口,就只是擁有一堆奇怪符號的文章。
也因此,我們是否可以推論,一般人對於魔法成真的基礎是,它必須是要你聽得懂的語言/看得懂的意思/能夠明白的用途意義,否則它就只是一個秀,毫無實際用途。
再來,索緒爾認為在能指和所指確定下來以後,它們的關係不會輕易改變,但在那以前,它們的組合是可以隨意,而後才約定俗成的。這是否也意味著,我們常見的儀式用品、藥草、水晶、神祇這些存在,它們也許最初並沒有具備那種魔法含義,是否我們也可以重新改寫它的符號定義,也就是火元素能不能等於是土元素的東西,黃水晶一定就等於招財,難道黃水晶不可以等於愛情嗎?
是否其中的魔法定義是約定俗成的,原本它只是一個隨機生成的能指所指組合,而後以訛傳訛,它就變成了就是這麼一個概念,而如果要你去解釋,你可能就不知道,因為前人都是這麼說的。
但如果,我們可以拆解它的能指所指,重新賦予它們定義,是否黃水晶=愛情也就不為過了。
為什麼大家一開始會那麼需要遵循前人定下來的原則?為什麼許願一定要有一套程序?為什麼魔法必須這麼做?這一切就還是一個能指所指的概念,為的就是要讓我們完全不熟悉的領域在我們心目中產生共鳴性,進而催發一些事物的成真,或是領悟力量的世界。
只不過語言還是有它的局限性,也因此強大的最後不再會依靠一切的外在憑藉去讓力量誕生,這時候就是更高層級的意念,因此越到後期,你會越發現自己不再需要依靠可以看到的東西去發揮自己的力量。
群體力量自然也具有讓力量誕生的作用,比如一群廢渣聚集在一起就會擁有廢渣的力量,或是圖書館這個空間自然就會讓肅靜的力量誕生,這就是超脫語言之外的力量。
可是群體性不一定等於共鳴性,因為我們個人是能夠擁有判斷是非、分辨一切的能力,如果個人意念不夠強大,那麼你才會對群體性產生共鳴性,因為你需要在其中找尋身分認同感,但群體力量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己沒有用,所以才需要在團體中尋求慰藉。
如果你是意念強大的人,你會發現人云亦云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,因為它可以用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散播一些很可怕的力量。這些力量都是可以透過符號來傳遞,而你不會去看見其中的問題,如果你是一個意志薄弱的人。
我們在創造出一切符號的時候,那股力量就是代表著我們想要傳播出去的信念,也因此明明是同一個符號,可是有的人卻能創造出不一樣的效果,這就是力量者本身的力量。
很多人在創造魔法的時候,他未必就是要造出一個讓大家擁有共鳴性、協助大家心想事成的魔法,他很可能就只是為了透過群體性去滿足個人的控制慾望,而讓你覺得他很有power
這就是為什麼,一個戰士會遠離他原有的生活去找尋力量,因為他需要從群體性虛無的溫暖走出來,找到自己的使命。
(若要轉載,請善用分享選項,請勿直接複製貼上)


Comenta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