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馬斯洛金字塔看待七脈輪
- R.K.EUCA
- 2021年9月5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我習慣用馬斯洛金字塔來看待七脈輪(我並非是第一個這麼做的人,之前已有不少學者這麼做過)
前陣子有在專頁寫過從索緒爾的理論去看待女巫符號/魔法儀式,其中我有提到群體力量並不會讓每個人都產生共鳴性的概念
如果再從馬斯洛金字塔和七脈輪的對比當中,其實這個概念是更可以得到證明的。首先,馬斯洛金字塔最底部的三個其實也是社會中最經常出現的人,大多都還是生存階段、追求安全感、尋求愛的層次,這其實也對應到海底輪、臍輪(也稱為腹輪)、本我輪(有些版本稱為臍輪)
我們一出生下來,的確就會想要在一片人海中尋求立足之地,也想要在茫茫人海中讓人看見自我的力量。一開始,大家都會聚集在一個團體內尋求身分認同和歸屬感,可是如果個人力量太明顯的人,就會覺得這個群體之中的力量並不能滿足他,或是不能給他啟發,他甚至覺得在這抱團取暖的群體中感到窒息、格格不入,而其他人也會因爲他太有主見而對他不滿意
喜歡在這個最底端三層取暖、討拍、尋求群體力量的人,如果你仔細研究,他們正是底部三輪發展得最不健全的人,而他們最大的特徵就是喜歡抱怨一切的不公平、愛批評、沒有自己的思維、人云亦云、不喜歡接受意見、排他主義、不能夠面對自己的問題、逃避、固執、生活一塌糊塗卻還是愛作夢、無法面對困難、妒忌他人的一切、想要不勞而獲,尤其在現今的社交媒體上(無論什麼國家),這樣的人隨處可見。
在這底端三層的人,他們也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人士,但只不過是別人不懂得賞識他而已,於是他們就會想要在團體中 尋求歸屬感,藉以來證明自己 存在的價值。
我們都經歷過那種想要被人認同的階段,因為過往的教育教導我們,人不可能獨活,必須要有朋友。可是當你逐漸長大,尤其又走在力量修行的道路上時,你會發現群體力量很多時候就是一個毫無用處又會帶來麻煩的羈絆,甚至也會讓你自我懷疑,覺得自己是個另類。
當你逐漸回歸到本心,上升到Esteem的層次時,你並不會覺得高處不勝寒,你反而會讓自己擁有更清明的腦袋去看待周遭的渾沌,同時你已經不再需要他人的認同,而更能朝著self-actualization(對應著喉輪、眉心輪)去發展,此時此刻你已經可以看見別人所不能看見的力量,而你也完完全全也會面對自己的軟弱、恐懼、一切的慾望
然而這時候的我們還不是最強大的,真正的強大應是到達超我、超然於物外、再與萬物合而為一的階段,也就是莊子《逍遙遊》中「至人無己」的階段了,我們都知道這個階段差不多就是可以得道成仙了,但真正可以做到這個階段的人真的不多,很少人真的能抵達金字塔頂端。因為我們是人,再有修為的人也都只能做到「神人無功,聖人無名」的階段,我們仍是有所待的人。
要做到「至人無己」的階段,除了要把自我歷史感給拋棄,對於一切的情感也不再有任何起伏,因為都不重要了。但這不表示這個人不會哭、不會笑,他會選擇他想要的反應去回應這個世界期待他的回應,一切就只是意識下的愚行,沒有任何的重要意義了
這時候,他絕對可以自如地展現力量,因為力量就是他,他就是力量。他是自然,自然也就是他
(若要轉載,請善用分享選項,請勿直接複製貼上)


Comments